尿蛋白多的肾病并非预后就一定差,相反多数存在大量蛋白尿类型的肾病早期不存在肾功能实质性损伤,没有明显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只是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症状比较严重,经过及时对肾脏内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加强调理恢复肾脏内部细胞就可以得到好转。
因此肾病预后是好是坏,尿蛋白影响的只是一个方面,尤其是进入到肾病3期以后,尿蛋白逐渐减少,血液内毒素水平升高,此时控制病情稳定的关键是对受损肾细胞的恢复,以及肾脏内损伤血痒循环的因素。
要维持病情长久稳定,有更好的预后,最为关键的还在于这两点:
一、血液流通情况的改善
影响肾脏纤维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肾细胞的存活时间,肾脏内部发生免疫炎症反应后造成肾小球基底膜的持续损伤以及肾小管发展损伤,继而影响到整体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
肾脏局部损伤后,部分毛细血管发生坏死供血不足,从而会影响到肾功能滤过代谢排毒作用的发挥,致使肌酐、尿酸、胱抑素C等指标升高。
而要维持肾功能的长期稳定,减缓发展的速度,则要维持血液流通的稳定,一方面对恢复受损较轻的肾细胞有很大好处,另一方面是保护剩余肾功能的关键。血液流通稳定对很多人来说不错。
两个方面都控制稳定,肾病的预后则不会太差。对于肌酐已经升高超过150 的肾友们就需要开始重视肾脏血流改善的治疗,而不是在单纯盯着尿蛋白、血压、肌酐等指标。
二、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善
影响血流稳定的重要因素就是血压和血液内毒素水平的蓄积情况。保持血压长期在130/80以下对改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肾内压高有积极作用。同时清除血液内毒素可以减轻肾脏的代谢负担,给肾小球喘息的机会,继而肾小球滤过率得到改善。
肾性高血压的控制目前降压药比较有效的是长效类降压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常用到的如普利类、沙坦类、地平类、洛尔类等等,需要结合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来选择更适合的药物,一般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清除血液内毒素水平,对于降尿酸目前有一些药物作用很明显,但对肌酐则没有“特效药”因此大家都更看重肌酐值。
降低肌酐值,提升肾小球滤过率关键是促进血液流通,来把血液内毒素一点点滤过出去,拉长滤过的时间,恢复部分滤过功能。中医药在疏通血管方面作用比较明显,同时可以改善固有细胞,虽然效果相对慢,但调理作用更佳,因此要长期治疗。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