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作为降压药抑或作为利尿药,尿毒症患者对利尿剂应该都不陌生。但尿毒症患者一旦进入透析阶段,是否还需要使用利尿剂?有没有必要使用?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疑问。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利尿剂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一、利尿剂的种类
1、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剂:常用的是氢氯噻嗪,具有排钠排钾作用,利尿作用较弱,主要用于尿毒症早期利尿或联合降压,当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时无利尿作用。此类利尿剂对于尿毒症透析患者是不能使用的。
2、作用于集合管的利尿剂:常用的是螺内酯,具有保钾利尿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重构。由于其容易引发高钾血症,所以不适于尿毒症患者使用。
3、作用于髓袢的利尿剂:常用的有呋塞米、托拉塞米和布美他尼,具有排钠排钾作用,利尿作用较强,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时仍能发挥利尿作用。所以此类利尿剂可用于尿毒症透析患者。
二、哪些透析患者可以使用髓袢利尿剂?
正常情况下,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生成的原尿每日达180升,由于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最终排出体外的终尿仅1.8升左右,所以肾小管具有强大的重吸收功能。利尿剂的作用就是抑制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
二、哪些透析患者可以使用髓袢利尿剂?
正常情况下,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生成的原尿每日达180升,由于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最终排出体外的终尿仅1.8升左右,所以肾小管具有强大的重吸收功能。利尿剂的作用就是抑制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尤其其1年以后,残余肾功能基本丧失殆尽,每日排尿量不足200ml,此时使用利尿剂效果很差,且容易合并耳毒性,故此时不建议使用。
三、使用髓袢利尿剂的好处
进入透析之后,未经尿液排出的水分基本依靠透析超滤清除,如果透析过程中超滤量过多过快,对全身循环系统影响较大,容易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加速残余肾功能丧失。故透析患者为了保护残余肾功能需要严格控水,避免透析过程中血容量波动过大。
对于进入透析初期具有残余肾功能的患者,如果使用髓袢利尿剂,就可以增加排尿量,减少容量负荷,对机体仍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少,超滤量少,对保护残余肾功能有利;
透析过程中超滤少,避免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的发生,增加透析舒适性;
由于透析间期容量负荷变化较小,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髓袢利尿剂具有排钾作用,可一定程度上减少高钾血症的发生;
由于可以促进肾排泄一定的水、钠、钾,透析患者的饮食可以适当自由些。
四、使用髓袢利尿剂的注意事项
当透析患者残余尿量每日不足200ml时,不建议使用利尿剂,一是利尿效果差,二剂量过大副作用明显。使用利尿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利尿剂的副作用:
过敏:袢利尿剂含有磺胺基,与磺胺类药物具有交叉过敏,磺胺类药物过敏患者使用时需谨慎;
对于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利尿效果差,需要补充白蛋白后使用;
由于髓袢利尿剂均通过肝肾代谢,使用时若剂量过大容易体内蓄积,导致耳毒性增加;
虽然髓袢利尿剂能够排钠、排钾、排水,但饮食仍需要适当限制钠、钾、水的摄入。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