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风采Medical style
-
韩伟
从事肾病防治工作20余年,对各种疑难重症肾脏疾病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IG…【详情】
阻断肾病进展为尿毒症,14种药物有效。慢性肾脏病有数十个病种和数百个亚型,其进展速度、治疗难度千差万别。但无论是何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最后都是一个结果——纤维化。
啥是纤维化?
济南肾病医院提示:我们肾脏本身有正常的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平时很听话,乖乖地支撑起肾脏的结构。当肾脏受损加重之后,它们就不听话了。
这个时候,成纤维细胞会转化为坏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这是纤维化的过程。
肌成纤维细胞不仅会向心性收缩(导致肾萎缩),还会促进自身增殖、加速纤维化——所以纤维化一旦开始、肌酐一旦上涨,往往停不下来。
肾活检、超声、磁共振、CT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提供肾脏纤维化信息。
纤维化是肾功能进展的直接原因,是杀死肾脏的主要刽子手。阻断纤维化,是阻断肾功能进展的一个关键。
如何阻断肾脏纤维化?
要阻断纤维化,我们要看纤维化的原因。
纤维化的发起人,是一群「促炎因子」,比如白介素-2、白介素-1β、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2、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这些促炎因子本身是有用的,他们负责在病原体入侵人体时,激活免疫系统,发起炎性反应,消灭入侵者。咱们人体不是傻子,不会平白无故地养一堆坏人。
消灭了入侵者之后,需要鸣金收兵,这就要「抗炎因子」出场,比如白介素-1Ra、白介素-10、白介素-35等,及时将炎症停止。
致炎与抗炎,没有好坏之分,这俩看似“水火不容”的对立体,是人体保护自身的一个精巧的结构,既能拿起刀、又能放得下,保持着炎性平衡。
但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就坏了。
或是因为自身免疫有问题,或是因为外界侵扰不断,尿蛋白与肾衰患者体内,总是促炎因子占据上风,长期处于“过度炎症”的病态,使肌成纤维细胞越来越多、纤维化越来越重。
通过医疗干预,减少致炎因子,才能恢复炎性平衡、阻断纤维化进程。
如何减少致炎因子?
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多种炎性因子陆续成为治疗靶点。多种炎症因子药物,比如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干扰素等,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减少致炎因子的药物。
目前已确定,下列中药可以干预炎症因子,对炎症平衡有益。
1. 商陆(商陆总皂苷):抑制IL-1、IL-2、IL-6、TNF-α、PGE2等
2. 大黄:抑制IL-1、IL-6、TNF-α,从而抑制细胞增生、减轻硬化。
3. 雷公藤(雷公藤多苷):抑制IL-6、TNF
4. 防己(粉防己碱):抑制IL-1β、TNF-α
5. 蟾酥(华蟾毒精):抑制IL-6、IL-8、IL-12、TNF-α
6. 川穹嗪:降低TNF、IL-6
7. 当归:降低IL-1、IL-6、TNF-α
8. 丹参:降低IL-6、TNF,并减轻其损害
9. 银杏叶:降低IL-1、IL-6、IL-8、TNF-α
10. 姜黄(姜黄素):降低IL-1β、IL-6、TNF-α
11. 三七(三七总皂苷):降低IL-6、IL-8、TNF
12. 黄芪:降低IL-1、IL-6、TNF-α,减轻肾脏纤维化
西药方面,两类药物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13.RAS阻滞剂(普利/沙坦类药物,降低白细胞介素-8、核因子-κB)
14.SGLT-2抑制剂(列净类药物,降低白介素-6、白介素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以上是已经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另外,己酮可可碱、吡非尼酮、Lademirsen、Nintedanib、PRM-151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也在一些试验中表现出了抑制事中纤维化的作用,但研究并不充分,临床上尚未应用于抗纤维化治疗。
随着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会有越来越多的药物为我们带来惊喜。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