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升高后,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下降,相对的整体肾功能也下降。此时,发生肾衰竭、尿毒症的风险也会相应地升高。因此很多肾友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就着急把肌酐降下来,但有时候却不如人意。
肌酐升高后很难降下来吗?
在先来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下肾病发生尿毒症的两种情况:
一是肾功能的慢性发展。慢性肾病的病种比较多,但一般整体发展节奏都比较缓慢。因此相对比较好控制,用药方案以稳定病情为主。通常发展到尿毒症需要数十年时间,也可能终生不会尿毒症。大多数患者会是这种情况,因此尿毒症的发生率并不高。
二是肾功能在慢性发展过程中出现急性变化。肾功能正常进展的过程中,一些突发急性因素导致的病情恶化,往往是加速尿毒症发生的直接原因。这种情况是少数患者会出现的。
本身是可以维持病情长久稳定的,肾功能损伤的程度较轻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肾病3期的患者也可以延缓肾衰竭情况。但有些患者却病情刚刚进入肾功能不全,仅3、4年就进展到尿毒症。这种情况在临床肾衰竭及尿毒症患者比较常见。
因此肌酐升高后,要尽可能避免尿毒症的发生,这几点一定要多加注意。这也是从一些已经发生尿毒症的患者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第一点:症状不重别觉得不严重
有些患者虽然早期检查出尿蛋白、尿潜血等指标的异常,但是自身症状不明显,就感觉不严重,继而没有积极的控制。
症状的轻重是判断病情好坏的一方面,但不能完全代表。如膜性肾病水肿严重不一定病情严重,主要是病理因素导致的蛋白流失较低,引起血蛋白减少,导致水钠潴留。也有些肾友,没有严重水肿,只是大量蛋白尿的、高脂血症,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实际上病情不是很轻。
所以早点明确指标异常及相关症状的关联性,对病情的恢复越有利。别觉得症状不严重就不积极控制。对处于任何阶段肾友来说,发现得越早,治疗空间越大,预后结果越理想。
第二点:检查不到位耽误病情
常常遇到已经患病几年的患者,有些基础的指标也没有做详细检查,或者并不是很关注。
有些肾友常说生病久了自己就是半个医生,虽说是玩笑话但也有点道理。
患者不要求所有的指标都能记住,一些基本的指标变化还是要明白。
抛开肌酐、尿蛋白不说。大家还应该记住尿液中检查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微量白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这三项,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检查项目不同,可能是其中一个或两三个。
血液中需要关注的焦点,包括尿酸、胱抑素c、血钾、磷、钙,还有肾小球滤过率,还有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计数。
每次复查都要尽量做对比,自己才能真正地了解病情并做到积极的配合治疗。而不是说直观性肌酐怎么降?尿酸怎么降?如果大家能每次都观察复查的结果焦虑也就少一半了。
第三点:过度治疗过犹不及
肾病的治疗需要系统性的控制,而不是只单纯治疗一方面。很多肾友治疗也做到了这一点。
但有时候却导致了过度治疗。西药一直用着,各种激素、免疫抑制剂、提升免疫、抗感染药物都在用,中医的方子也没停,但是病情却不好不坏,甚至病情还在继续进展。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药不对症”,比如大家都在用某令胶囊、某水宝、某毒清等等,这些药物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积极保持稳定。但对已经出现肌酐升高的患者,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只能起到部分辅助治疗作用。
所以说过度用药不一定效果就会好,用药方案应该是对症对因治疗,好药好方法用到刀刃上。除了看指标的高低变化,防治尿毒症的最关键的是针对受损肾功能的修复及保护好剩余肾细胞两方面,同时对一些并发症进行防治。希望大家都能在治疗过程少走些弯路!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