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和尿蛋白都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尿蛋白,可以看出肾脏有没有救。
一般来讲:
慢性肾脏病在早期,表现为尿蛋白升高;
发展到中期,尿蛋白逐渐减少,血肌酐逐渐升高;
发展到晚期后,尿蛋白就不明显了,主要表现为血肌酐升高。
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
肾脏的功能,是把有用的好东西(比如蛋白质)挡在体内、把没用的废物(比如肌酐)排出体外。
1.早期的肾脏损伤,是毛细血管壁遭受免疫复合物的攻击,出现了许多破洞,导致蛋白质趁机漏了出来。
当存在急性因素的时候,肌酐会在早期提前升高,暂不赘述。
蛋白质漏出的过程中,会沿路损伤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纤维化。肾脏萎缩、越来越硬——这是晚期的损伤。
2.晚期肾脏变硬后,肌酐这些代谢废物就排不出去了,抽血查体内的肌酐,会发现升高。
肌酐比蛋白质的个头小,连肌酐都排不出去了,蛋白质更出不去了,所以晚期的尿蛋白会减少。
最后,肾脏几乎堵死,尿液都少了,尿蛋白也没了。体内的肌酐等毒素(尿毒)越来越多,就到了尿毒症。
真正的晚期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会变得很少。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