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升高的情况多发现在慢性肾脏病中后期阶段,通过血生化检查尿酸、尿素氮等相关指标也会同时升高。对应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也有相应的下降。此时肾病有肾衰竭、尿毒症的风险,必须加强对受损肾功能进一步的恢复治疗。
济南肾病医院提醒:肾功能是否能够恢复以及能够恢复到何种程度,通常要看两方面:
一是肾脏内血液流通的情况,对受损较轻以及完好的肾细胞血氧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二是血液内毒素水平清除的速度。肾病中后期后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电解质、酸碱水平代谢紊乱引发高血钾症、钙磷代谢紊乱、肾性骨病、酸中毒等等,与太多毒素蓄积相关。
其中肌酐作为肾功能下降后,血液内“毒素物质”的代表,是严格控制的对象之一。
防治尿毒症过程中,肌酐水平越低,可缓解肾脏的代谢负担,为肾功能的恢复留取空间。
但很多肾友在肌酐升高后,往往遭遇难以下降的窘境,是肾功能损伤太严重了吗?
固然部分肾功能发生实质性损伤后,肾脏局部萎缩,肌酐完全恢复正常不太乐观。但控制到较低水平一般是可以实现的。
其实还有部分患者肌酐降不下来,并不是病情严重,而是没有找到肌酐升高的原因。
除了肾功能的慢性进展,降低肌酐还要考虑到这几种情况,才能更有效率。
第一种:肾功能的急性损伤
肾病缓慢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急性诱发因素,导致肾脏内短暂性血流灌注降低,引起肾功能的急速恶化。一般这种情况下肾细胞的损伤为一过性,只要及时纠正肾细胞的血氧情况,肾功能可恢复,肌酐回落。
但有时候通常肌酐升高后,往往会按照慢性升高的思路来治疗,而忽视了对急性因素的处理,导致病情由急性发展转为慢性损伤,反倒造成肾功能的慢性发展。
如何判断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损伤?一方面看时间。如果两三个月肌酐升高超过100甚至更高就需要警惕。另一方面看肾脏是否萎缩,急性发展肾脏血流量会变化,不会有明显缩小。
第二种:慢性进展要系统的降肌酐
降低肌酐水平是控制血液内毒素水平的方面之一,但等于肾病治疗。所以说单纯降低肌酐不顾其他情况结果也不会太好。因此重点是恢复肾功能的过程中,同时控制包括肌酐、尿酸、尿素氮等指标的稳定。
这个治疗顺序不能弄混,简单来说就是肾功能稳定住肌酐自然也就降下来了。但肌酐降下来不一定不会发生尿毒症。
慢性肾病发展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肌酐在105-130这个阶段处于病情早期,进展速度比较缓慢,积极的对肾细胞修复,基本可以稳定不发展。肌酐在130-420这个阶段,通常进入肾功能不全阶段,但肌酐跨度大,不同病理类型肾功能损伤也有差异,治疗应以护肾和调节并发症为主。肌酐在420进入肾衰阶段,又分为肾衰早中期和终末期。降低肌酐、保护肾功能的方法关键是排毒和保持血流量。
第三种:并发症引起的肌酐升高
有些肌酐升高除了受肾功能的损伤,还会受到一些并发症的影响。比较突出的包括高血压、贫血、高钾血症等。都会影响到肾脏血液流通情况,血压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导致肾脏内血流差,继而引起血流浓缩,导致肌酐高。除此之外,电解质紊乱引起的血钾高、钙磷代谢紊乱,导致自身基础较差增加用药导致,肌酐继而升高。
这种情况就要回过头来看并发症的控制情况,一般也是比较好稳定住的。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