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尿蛋白降到多少,才不会肾衰竭?

来源:济南肾病医院 时间:2023-08-23 09:42:10

   肾病预后的好坏常与尿蛋白挂钩。通过尿蛋白漏出的情况,可以及时判断肾功能是好是坏。一般尿蛋白分三种情况:少量蛋白尿、中等蛋白尿及严重蛋白尿。

  对应的指标如下:

  少量蛋白尿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1g;

  中等蛋白尿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3.5g;

  严重蛋白尿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

 

  尿蛋白既是反应肾功能的“金指标”,又是加剧肾衰竭的“祸首”之一。一般来说,尿蛋白越少,对肾功能影响较小,肾衰竭的风险也会随之下降。

  尿蛋白定量持续维持在1g以下的患者,相对风险较小,如果长期维持在0.5g甚至0.3g以下,肾功能的进展速度会很慢,基本相对安全。

  那么,蛋白尿越少就一定不会肾衰竭吗?

  不一定,这些病理类型肾病预后差异大,看你属于哪种?

 

  IgA肾病

  IgA肾病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常常是伴有感染,典型症状是血尿和蛋白尿。由于在原发性肾病中占比例较高,尿毒症的绝对人数也较多。

  一般尿蛋白定量长期控制在0.5g以下,肾衰竭的风险是比较低的。但要延缓尿毒症,仍需要长期坚持护理、用药治疗及定期复查。

  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

  与IgA肾炎差不多,这大类肾病也是以潜血、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症状。早期如果尿蛋白能维持在0.3g以下,且两年时间没有复发迹象,可以达到临床好转。但蛋白的漏出说明肾小球等细胞已有受损,即使各项症状及指标恢复,也不能大意,注意预防反复的情况。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常被称为“恶狼”,发病机制复杂,多与免疫缺陷相关,同时症状多样,易反复。除了肾脏损害,对身体其他部位也会造成损害。

  控制病情稳定的关键,除了血尿、蛋白尿,关键是抑制狼疮的活跃。所以相对来说,蛋白尿较低的患者,尿毒症的风险依然比较高。

  慢性间质性肾炎

  这类肾病多数肾友不太了解,但也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出现间质纤维化的情况。尿蛋白一般较轻,最多不超过1.5g,多为0.5g以下。威胁肾功能的主要是肾小管受损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酸中毒等。所以即使蛋白尿自身较低,但仍不能忽视其他会加速肾衰竭的因素。

 

  糖尿病或高血压肾病

  这两类病是继发性肾病界的代表。原发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初期多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相比于尿蛋白对肾功能的损害,基础病“更胜一筹”。

  这类肾病降低尿毒症风险,蛋白尿维持在较低水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原发病,及时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指标,才是降蛋白、延缓肾衰竭发生的根本。

 

  肾病综合征类肾病

  最后说这类肾病,主要是典型症状就是“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包括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局灶节段硬化症、系膜增生性肾炎等等。蛋白尿越低表明肾脏炎症得到抑制,但少量蛋白尿仍要注意预防复发。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关于医院About Hospital

济南肾病医院是一家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医疗机构。多年来,医院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详情】

专家风采Medical style

  • 韩伟

    从事肾病防治工作20余年,对各种疑难重症肾脏疾病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IG…【详情】

  • 赵凤军

    擅长泌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担任泌尿科主任多年,数次与国内外泌尿科专家…【详情】

  • 孙荣利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疑难性肾脏病,能熟练掌握肾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