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肾功能的持续损伤方面,继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尿蛋白、水肿、血压高、血钾高、恶心乏力等等情况,而要纠正这些情况除了压制指标,局部改善症状,阻止病情持续恶化,从根本上保护好剩余肾功能更为关键。那么,目前针对慢性肾病延缓修复受损肾功能的药物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且有些药物在使用上存在一定限制包括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水平的考虑,使得部分患者得不到益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在延缓肾功能衰退以及降低尿蛋白、血压水平效果比较显著的药物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简称RAS阻断剂,目前常用的两大类:普利类和沙坦类。
肾病1-3期的部分患者可以用普利或沙坦类药物进行降压、降蛋白治疗,比较常用的病理包括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微小病变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肾病3期以后的患者,肌酐升高后由于药物服用后对血液流通的调节会引起短暂的肌酐及血钾的升高,因此肌酐超过265的肾友服用时要监测肌酐及血钾指标,同时观察肾脏血流情况以免造成肾功能缺血出现的急性损伤。
肾病4-5期的患者如果血流情况相对稳定也可以用此类药物,但需注意急性进展因素。
虽然RAS阻断剂对保护肾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仍然有部分服用后效果不理想或不达标,放弃服用这两大类药。
要保证药物效果,加强对肾功能的保护,用药过程这几个方面要多加注意:
一、可接受范围内的大剂量
研究表明,RAS阻滞剂(即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在降低尿蛋白治疗过程中,剂量越大降低尿蛋白越明显。但很多肾友出于对肾功能的考虑,以及担心肌酐升高,往往剂量不达标或不充足,那么降低尿蛋白及延缓肾功能的作用就相对较差。
一般在评估患者血压水平、滤过率水平以及整体肾脏血流情况后,剂量应当用到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也就是说血压水平不出现明显的低血压,一般收缩压不低于90,舒张压不低于60就可以服用这类药物,即使没有高血压,当然如果低血压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则要考虑减量。
二、两类药不可联合可替换
沙坦类和普利类药物对于血管紧张素的调剂作用机制相同,因此可以作为替代药物,但有些患者服用后对两类药物的反应却不相同,因此有些患者可能医生会给开普利而从来没用过沙坦,还有些肾友相反。
其中副作用方面,普利类药物部分患者服用后会出现明显咳嗽的情况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此时可以考虑换成沙坦类药物。
不过联合应用主要考虑到虽然护肾、降压、降蛋白作用翻倍,但副作用也会翻倍,为避免出现更多的副作用因此一般不建议两类药物联合用。
三、肌酐升高后需要调整剂量
这两类药物明确是有升高肌酐的副作用,那肌酐一升高就马上停药吗?当然不是。
肌酐升高担心会造成肾脏代谢负担,但这两类药本身是具有护肾作用,因此引起肌酐升高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往往是一过性的,在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后肾脏血液稳定后,加上药物与药效的发挥,肌酐不仅会恢复正常还会有一定下降。
因此肌酐升高后不要轻易停药或减药,一般升高不超过30%就不用太担心。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