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从+到3+多表明尿液中流失的大分子蛋白越来越多,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以更清晰知道每天漏出的严重程度。肾病早期的一些症状也与尿蛋白密切相关。一般定量超过1克,部分肾友们就开始出现水肿的症状,当定量超过3.5克,达到大量蛋白尿,至少90%的肾友出现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的情况。使病愈加严重。
大量蛋白的流失表明肾脏尚处于炎症反应过期期,基底膜损伤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损伤肾小球、肾小管等组织单位,造成肾功能的整体下降,升高肾衰竭风险。
因此不论是肾病初期还是中后期,都要尽可能控制尿蛋白在较低水平!
但有些肾友在病情发展中,尿蛋白控制得一直不是很好,不能降低到0.5克以下甚至高于1克,还有部分患者是总是出现反复的情况,导致肾功能持续受到损伤。
导致尿蛋白不容易稳定住或降下去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这几种,弄清楚对肾脏恢复才有益!
长期用药不达标会引起不稳定
尿蛋白长时间用药后仍然不达标,一半以上的原因是用药不规范导致的。临床上同样是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控制蛋白质,多数患者就能保持稳定,但有些情况就比较差。
用药不达标主要是包括两方面:
一是用药量不达标。严格遵守用药剂量是达到药效的基础。有些患者一开始用药是比较积极的,但中后期病情稳定后在用药上就有松懈。还有一方面是随着病情整体的变化,用药剂量需要调整,但有些肾友可能没有及时与医生沟通,导致药物效果受到影响。
二是用时不达标。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机制相关,还有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自身对药物的吸收程度相关。因此有些患者服用激素2周就显效,有些患者需要4周甚至6周。但如果说只用了1周感觉就没效果就停药或换药了,也会造成尿蛋白的波动。大家看看自己是哪种情况?
免疫力差频繁感染引起反复
有些患者积极配合用药,但是自身免疫力水平比较差,导致出现频繁感染,引起肾脏炎症反应持续活跃,导致蛋白漏出量持续增多,即使用药也不好稳定住。
很多肾友存在免疫力差的情况,但检查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哪些指标反应免疫力?
免疫力十项检查可以了解,通常可以反应抗原、抗体等情况,对系统的用药更有帮助。尤其是长期服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要注意这一点。
还有一些感染是可预防的比如感冒可以提前打流感疫苗,还有尿路感染、口腔感染等也是比较常见的诱发因素,肾友们做到定期体检也能很大程度避免,造成肾脏二次损伤,对保持蛋白尿的稳定大有裨益。
多种并发症引起不稳定
蛋白尿除了受到肾脏炎症反应影响,其实与许多症状也有关联。包括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等等。如果这些症状不稳定,尿蛋白指标也不易完全达标。所以降蛋白也需要系统的用药,而不是单纯的只吃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而是系统的调理改善肾脏的内部环境,维持肾功能的稳定,这些症状顽固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整体的治疗方案有问题
相比于前面三方面因素,这个问题很严峻。如果是单纯的用药剂量不够,增加剂量就可以改善蛋白尿的情况。但如果整体的治疗方向就错了,不仅尿蛋白不易稳定,整体病情的发展速度也会加快,必须要重视起来。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