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尿毒症”是一个形象化的称呼,用于描述那些刚刚进入尿毒症阶段,尚未适应透析治疗的患者。医学上更常用的术语是“围透析期”,它指的是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通常低于15)开始,到透析治疗稳定后(一般为透析开始后3个月)结束的这一阶段。
在围透析期,患者的肾脏功能急剧下降,而身体则需要适应由透析机替代肾脏进行毒素清除的新状态。这一过渡时期充满了风险,患者的生理状态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的治疗调整。因此,了解和学习围透析期的相关知识对于新手尿毒症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了解尿毒症的诊断标准是必要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尿毒症诊断标准,对应的肌酐值大致在四百到六百左右不等。我国虽然曾将血肌酐707以上作为尿毒症的标准,但现已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
其次,关于透析治疗的时机选择,早透析和晚透析在生存率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早透析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和医疗费用增加。因此,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尽量推迟透析治疗的开始时间,除非患者的并发症非常严重急需透析治疗。
此外,尿毒症患者并非一定要进行透析治疗。是否需要进行透析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透析指征。对于一些肾功能还有挽回可能性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善肾功能来延缓或避免透析治疗。
对于考虑肾移植的患者,需要了解肾移植的费用和移植肾的使用寿命。肾移植的费用包括手术费、住院费、术后观察等,大约在20万左右。而移植肾的使用寿命则因个体差异和肾病病种等因素而异,平均而言大约为7-8年。
最后,关于血透和腹透的选择,二者各有优缺点。血透清除毒素较为彻底,但需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而腹透则可以居家进行,有利于保护剩余肾功能,但清除毒素的效果可能不如血透。因此,一些患者可能会选择在腹透效果不佳后转为血透。
总之,新手尿毒症患者需要充分了解围透析期的相关知识,包括尿毒症的诊断标准、透析治疗的时机选择、肾移植的考虑因素以及血透和腹透的优缺点等。这将有助于患者做出明智的治疗决策,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尿毒症病情。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