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多反应出肾脏排毒功能出现了问题,但不代表一定非常严重。通常多数人认为肌酐高了,离尿毒症就不远了,其实是存在一个误区。肌酐不高也不代表就一定不会尿毒症。
肌酐能否降下来?病情是否会发展到尿毒症阶段?其实根本上不在于肌酐的高低。关键是导致肌酐升高的原因。很多时候降肌酐可能是单纯为了降而降,而没有针对导致肌酐升高的原因进行治疗。就可能导致肌酐降了又涨,病情还是不稳定。
哪些情况肌酐升高了也多不会尿毒症?
急性损伤引起的肌酐升高,尿毒症风险都相对较小。
肾病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急性感染因素,致使肌酐短时间内迅速攀升,通常表现为升得快又高,但也能更降下来且不会继续持续卨。
慢性肾病出现急性损伤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种情况,造成肌酐升高的原因不同:
1、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通常为肾前性急性肾损伤。诱发原因包括发热、腹泻、感染、还有过度利尿等因素造成肾脏血液短暂性出现灌注减少,体内毒素浓缩,肌酐、尿酸等指标水平均升高。
纠正病因是改善肾脏局部血氧供应的关键。这种情况只要发现的及时,加以控制就不易尿毒症。
2、肾脏梗阻导致血流不畅。一些梗阻因素可能发生在肾病前或肾病之后,是导致肾功能损伤的诱因之一。包括肾结石、囊肿、肿瘤等情况。发现在的越早治疗越及时,缓解率越高。尿毒症风险也不会非常高。
3、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排除以上的因素,急性肾炎和间质性肾炎患者也会有不同程度肌酐升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与链球菌感染相关,主要与尿路感染等有关系,有蛋白尿、血尿症状。肾小管间质性纤维化主要与日常用药不当相关,药物损伤是主要因素,肌酐首先升高,少部分人有血尿、血压、腰痛等症状。
肾小球炎症通常是加强炎症抑制剂,及时针对感染病灶加以清理,感染消除肾功能稳定住,肌酐升高的情况可得到好转。肾小管间质性损伤多与用药不当相关,比如服药具有一定肾毒性的药物时剂量没有严格遵守规定,则导致药量加大同时副作用也升高,致使肾小管重吸收药物是压力增大,受到损伤。这种情况下及时减停相关药物,肌酐可下降,同时对肾小管进行修复治理,尿毒症风险也较小。
肾功能急性损伤的情况,有时候肌酐达到几百甚至上千,但也不代表一定会尿毒症。反而是大多数情况不会尿毒症,而是稳定好转。
哪些情况尿毒症风险大?
病理类型本身严重
慢性肾病的病理多,有些肾病的发病机制是影响病情最终预后的重要因素。尿毒症排在前五名的依次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多囊肾、局灶节段硬化症。
相对来说是发展到中后期进展速度比较快的病理类型,肌酐升高是尿毒症的信号之一。
这几类肾病肾功能受损后肌酐通常会有明显升高,且同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伴有蛋白尿、血压高、尿量减小,肾脏萎缩的情况,尿毒症几率是比较高的。
但不是说肌酐一升高就一定发生尿毒症,也要看肾功能受损的情况:
肌酐在130-180之间的患者,处于肾病2期,肾功能不全早期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症状的纠正,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血压等,同时针对受损较轻的肾细胞的恢复,来改善稳住肾功能。
肌酐在180-442的患者,则除了巩固早期的问题,还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同时针对受损的肾细胞加以修复,延缓纤维化发展,多数可持续稳定在这个阶段。一般细分又分为两个时期,180-265和266-442,两个阶段肾功能损伤程度不预后也有差异。
需要注意观察肾脏萎缩情况及组织结构的变化,肌酐265的肾友还要注意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贫血、代谢酸中毒、高钾血症、心脑血管病等等。一般肌酐未超过450,能稳定住且延缓尿毒症的发生。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