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的种类很多,症状也不一,有些肾病早期只存在单纯潜血,有些肾同时存在大量蛋白尿和血尿,症状表现不同,病理类型、预后都会有差异。
其中有一类肾病早期的症状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这类肾病我们统称为肾病综合征类肾病。
所以有患者问:医生,我是不是肾病综合征?首先就要看看你是否存在持续蛋白尿、水肿的情况,如果这两项都占了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属于比较常见的类型,那这种类型的肾病好治吗?
这个问题是不少病友都担心的问题。好治不好治关键有2点:
肾病综合征类肾病具体病理类型包括数十种,常见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FSGS(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等。
虽然每类肾病都存在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的情况,但具体的损伤程度、损伤部位、免疫形态分析都有差异,也就决定了有些病理类型容易治,但有些病理类型较差,难以完全逆转。
部分病友认为大量蛋白尿类型的肾病不好治,其实不然。只存在蛋白尿升高的情况,只要及时进行免疫炎症抑制,将蛋白尿降下来,肾功能就能稳定住,且可以长期保持稳定,肾衰竭风险也非常小。
哪些肾病综合征类更好治?
相对来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膜性肾病、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更好治一些,尤其早期存在完全逆转几率高。FSGS、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相对难一些,肾功能早期受损就比较严重。
总体来说,这类肾病大多可以控制住的,少数患者控制不佳,继而发展到肾衰竭。其中部分人是因为并没有明确病理类型,虽然一直在用药,但相当于“盲治”,药不对症,治疗效果当然也会打折扣,埋下很大隐患。、
肾病综合征类肾病的预后情况,基本上与蛋白尿直接挂钩。蛋白尿是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后,导致大分子蛋白漏出形成的。肾小球是肾脏内重要的肾细胞组成部分,一旦受损后,整个肾功能必然也会越来越差。
针对这类肾病,典型的治疗方案就是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
激素对消除因免疫炎症反应造成的蛋白尿作用比较明显,但也有少数患者存在激素依赖、甚至抵抗的情况。激素依赖患者可以服用免疫抑制剂,增强免疫抑制作用,往往效果不错。发生抵抗的患者,也可以选择加用免疫抑制剂,如果效果依然不好,可以选择特点的具有降蛋白作用的其他药物,比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类药物包括普利、沙坦两类药等等。
文章内容有限,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可以点击咨询,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挂号。请注意:咨询建议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